2024-02-20 18:17:48 | 起点排行榜
2022春节包饺子习俗你知道有哪些?其实,春节期间一起包饺子,可以增添欢乐的气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春节包饺子习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春节包饺子习俗
春节吃饺子的寓意
春节吃饺子的意义
春节包饺子习俗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返回目录
春节吃饺子的寓意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
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起点排行榜
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返回目录
春节吃饺子的意义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根据史料记载,饺子真正成为春节的吉祥食品,是在明朝中期以后。王来华表示,春节吃饺子有很多美好寓意,特别是在除夕夜。除夕夜的这顿饺子之所以非比平常,一是由于尾月三十夜的23时至新年正月初一的1时,正好交子时,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二是人们期望把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不如意的烦恼事,像吃饺子那样一块吃掉,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三是吃饺子还有祈求来年早生贵子,全家人丁兴盛,孩子有出息的意思。
此外,饺子成为春节吉祥物,还由于其外形像银元宝,春节吃饺子有象征“新年大发财,元宝滚滚来之意,寄予着人们“招财进宝的美好希望。
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三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予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春节吃饺子有良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因为天寒地冻,黄土着土偶的耳朵很轻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着土偶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庶民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外形,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物,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利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经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蜜,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祥。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聚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返回目录
在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期已经相当的盛行,一般在年三十的晚上十二点之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的时候吃,这时正是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因“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关于过年为何吃饺子的传说,有过很多的版本,一种是说为了纪念盘古开天劈地,结束了宇宙混沌的状态,于是取“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吃饺子的民俗与女娲造人有关,据传在女娲捏土造人之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够固定不掉,女娲在造人的耳朵上扎了一个小眼,用细线吧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造人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陷”(线),用嘴咬吃。
过年吃饺子,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陷,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陷里,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而且在包饺子的时候,人们常常将糖,花生,枣和栗子或者硬币包进饺子里,谁能吃到,那么在新的一年里将心想事成,事事如意。有些地区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求大吉大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顺心,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
扩展资料:
饺子起源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饺子
起点排行榜(https://www.dressupstart.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饺子的习俗有哪些?你知道哪些?的相关内容。
过年吃饺子有“更岁交子”之意,其次大家会把糖、花生、枣等调料放进饺子里,吃到的人就把好运比喻为新年。人们在包饺子的时候,常把包饺子的馅,如金如意、糖、花生、枣、栗子等。食客称心、食不果腹,来年的日子会更加甜蜜,吃到花生的人健康平安,吃到枣子和板栗的人百年好合。一些地区的人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上副食,以示好运。比如吃豆腐代表全家幸福;吃柿饼代表一切顺利;吃三种新鲜食物。为三阳开泰。老外吃鱼、小肉和发菜,代表团圆的大好局面。
春节吃饺子有很多传说故事,一是为了更好地留念盘古氏盘古开天辟地,二是取与“浑水”的谐音,二是取其与“浑水”的谐音。此外,吃饺子这一民间广泛流传的民俗文化词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当女娲娘娘生人时,由于风寒寒冷,黄土层着土偶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让耳朵能更好的固定住,女娲在耳朵上扎了一个小孔,用细丝将耳朵绑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层着土偶的口中,这样才算把耳朵搞好。为了更好地留心女娲娘娘的功劳,把饺子包起来,用面捏成外型,里面包馅(线),用嘴咬吃。
汤圆成了新春佳节不可缺少的杂货食品,说到底:一是饺子形状像金币。人们在春节吃饺子时取“招财纳福”之音,其次就是饺子有馅,有利于大家将各种好意头的物品包到馅里,寄予大家对新的一年的期待。
春节佳节的饺子馅,大概可以分为素菜、素菜。各式饺子馅、海鲜馅、蔬菜水果馅、肉馅这些俗话叫“初一饺子初二面”。除夕这天,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了。民俗学家介绍,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饮食习俗,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民间有“食不厌倒,食不厌食”的俗语。每逢春节,饺子更成为不可缺少的美味。提到春节的吃,一直“初一饺子”都是头面人物。
小伙伴们还知道哪些呢?请在评论区回复
春节发红包习俗1、关于红包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古时候在年节时,会使用红线将百枚铜钱串起,发给小孩,祝福对方长命百岁。且“岁”与“祟”谐音,是“邪物鬼怪”的意思,当小孩拿到“压岁钱”时,可用于贿赂鬼怪化凶为吉,平安度过来年,故叫做“压岁钱”。而铜钱和红线消失后,逐渐以纸币和红包袋取代,变成了“红包”。2、再一个说法就是:唐朝宫廷中“掷钱为戏”的演变。《开元天宝遗事》曾提到:唐玄宗天宝年
春节有哪些节日习俗?春节节日习俗有如下:1、扫尘: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每家每户都要打扫干净自己家里,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有意义的传统大节,历史悠久,古已有之。是从上古时代,人们会在新年岁首进行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春节的习俗1、扫尘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
春节还有哪些习俗?节日习俗拜年1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已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如今的人们除了沿袭以往拜年的方式外,又兴起了网络拜年和电话拜年等。开门炮仗2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是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一、新春扫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二、贴对联、福字、门神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
重庆人过春节的习俗1、拜年大年初二是开年日,早上拜祭天地神灵,祭礼完毕,烧炮、烧纸宝,然后吃"开年饭"。这餐"开年饭"一般备发菜、生菜、鱼等,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之意。正月初二也是传统的姑爷节,姑爷们要纷纷去给岳父家、岳母拜年。2、烧门纸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民间以为正
跳狮子中国狮子,源于南北朝。据说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446)五月,交州刺吏擅和奉命伐林邑,林邑王驱象作战,宋军失利,先锋官宋悫献计,用布、麻等物做成许多假狮,每只假狮由两个士兵披架,张牙舞爪,圆瞪双眼,血口大开,吓唬大象。果然,象见状惊慌不堪,争相逃命,宋军因此获胜,所以舞狮子盛行于军中,以后逐渐流传民间。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又赋予新的含义,认为狮子能驱除邪恶,带来吉祥,因此每天春节,打
四川春节习俗有哪些?四川的春节习俗有以下:1、游杜甫草堂初七这天是人日,成都的人日有独特的风俗要到草堂去和杜甫一起过;到了初八初九夜里,各寺庙、会馆、街坊点起“天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闹热.2、走人户四川过年,初一至初三白天需“走人户”(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分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条、酒、叶子烟(烟叶)等这样的礼品。媳
2024-01-19 16:17:45
2024-01-15 13:27:17
2024-02-12 23:32:35
2024-02-04 17:08:43
2024-01-30 14:54:40
2024-01-22 20: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