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04:07:30 | 起点排行榜
春节放鞭炮的来历
一
鞭炮最初的用途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南北朝时期,人们过年时燃放爆竹已形成习俗。《荆楚岁时记》中便有相关记载。那时,“爆竹”指的是焚竹而爆。火药发明后,人们改用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竹筒,制成“爆仗”。但“爆竹”的名称沿用至今。宋代时,人们用纸制筒替代竹筒,制成新的爆竹。如今,我们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只是在工艺和花样上有所改进。
二
春节放鞭炮的习俗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是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最怕声响。人们便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后来,人们用火药装入竹筒,制成爆竹,再用纸制筒,称为爆仗或炮仗。
三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野兽叫“年”。每年腊月除夕,它都会出来吼叫,吃人和牲畜。人们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会在除夕这天杀猪宰羊供奉它。有一年,人们忘记杀猪宰羊,导致“年”大吼大叫,想要吃人。人们只能躲在竹楼上看。“年”转了一圈,什么也没找到,便气得发疯嚎叫。这时,一家竹楼失火,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响。“年”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跑了。人们发现了这个方法,于是每到腊月除夕,便砍竹子烧,用爆竹的响声吓跑“年”。同时,人们还发现“年”害怕鲜红的颜色,于是用红色的桃木板挂在门两侧,这就是桃符。后来,鞭炮和纸的出现,使得鞭炮替代了爆竹,红对联替代了桃符。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春节即将来临,各家各户也即将开始采办年货,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鞭炮。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采购鞭炮,无论是扫墓还是过年的时候,都要放鞭炮。那么,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呢?
春节放炮的来历只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顺便在介绍一个春节放炮习俗
,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一、💕春节放炮的来历💕起点排行榜
✨🌹春节放炮来历之一:“山臊”🌹✨
说起鞭炮的起源,不得不提到名为“山臊”的动物。
人们在深山老林里露宿野外的时候,就要燃起篝火,人们为了预防山臊的侵袭,于是在篝火中点燃竹子,用竹子的爆裂声吓走山臊。
传说山臊会使人感到寒冷,并且患上寒热病的鬼魅。用爆竹吓走山臊,就意味着驱逐瘟邪,这样就可以获得吉利平安。后来火药的出现,让人们开始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来燃烧,于是“爆仗”就产生了。宋代开始,人们就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来代替竹筒,成为了“鞭炮”。
《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
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
✨🌹春节放炮来历之二:“年”兽🌹✨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便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据说年兽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嗷叫时发出“年年”的声音,故名年兽。
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便想到用鞭炮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要放鞭炮,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
✨🌹春节放炮来历之三:姜子牙🌹✨
放鞭炮与姜子牙有关。
相传姜子牙帮助周武王灭了商封王,就上封神台去封神。一个个功臣都封完了,他老婆马氏却跑来了。姜子牙在渭水钓鱼等待周文王时,老婆就嫌他穷,一跺脚走了。现在打了天下要封神了,她跑来要神位,就没好气地说:封你一个扫帚星,只有三十晚上可以下界,哪儿黑就往哪儿钻。
后来,过年放鞭炮就是为了崩扫帚星,让她没处躲藏。
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当地竹子很多,过年时就烧竹杆竹枝,发出一些声响来。根据古书记载,鞭炮原来叫爆竹,就是烧竹子造响动。有了火药之后,特别是造纸技术提高之后,用纸做炮才时兴起来。特别是成串的小鞭,几乎全是纸和火药做成的,编到一起像一条鞭子,所以才有了鞭炮的说法。
二、💕春节放炮的习俗💕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习俗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面朝东方,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中国民间风俗画卷。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团圆、走亲访友、看望长辈等,愿我们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
起点排行榜(https://www.dressupstart.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春节燃爆竹的来历的相关内容。
春节为什么燃爆竹,跟着我一起来了解关于春节燃爆竹的来历吧!
春节燃爆竹的来历
据说鞭炮起源于 爆竹。
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 爆竿”,大概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我特别推荐
我特别推荐
2024-01-19 16:17:45
2024-03-02 09:37:13
2024-02-12 23:32:35
2024-03-15 09:45:47
2024-03-15 08:21:57
2024-03-13 06: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