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7 04:13:48 | 起点排行榜
小年不同、除夕风俗不同、装饰不同等。北方小年多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南方多在腊月二十四日。北方除夕在传统上是一起包饺子,在闲聊时会吃瓜子、花生等。南方是制作丰盛的晚宴美食,鱼在南方的除夕夜颇为青睐。南方装饰上多贴福字,北方贴福字和窗花。
1、小年时间不同
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四。由于特殊原因,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只相差一天,在小年这天,南方人吃年糕、年粽、甘蔗等,并且进行扫尘、贴窗花。北方过小年会进行扫尘、贴窗花、沐浴理发等。
在各地也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2、除夕风俗不同
南方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过年夜饭,家长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子时,爆竹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到高潮,各家依次给辈分长者拜年,继而同亲友互相祝贺。起点排行榜
北方除夕,除夕夜全家人守岁要围坐在一起边看春晚边包饺子,为了讨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币、糖、花生、枣子、栗子和肉馅等,一起包入饺子内。在南方有除夕夜围炉的习俗,一家人吃过年夜饭便围炉而坐,嗑着瓜子,看着电视,边吃边聊,述说着一年来的酸甜苦辣。
3、装饰习俗不同
南方小年流行贴春联,而北方小年则兴贴窗花。
南北方过年时都会贴窗花,图案多会用喜庆的字、动物或植物,贴在窗上取好彩头。现在北方地区很多人家还是会在家里贴窗花或是贴福字。南方地区多半是在结婚时贴窗花,春节时会贴福字。
民间传统习俗舞龙
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
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
南北方过年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
1. 准备习俗:
北方在春节前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和挂门神,而南方同样会准备充足的年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会提前采购。
2. 除夕习俗:
北方家庭会在除夕夜守岁,晚上放鞭炮,观看春晚,午夜时分再次放鞭炮。南方家庭则会在除夕夜举家团圆,吃年夜饭,之后也给小孩发压岁钱。
3. 穿着习俗:
北方小孩传统上会在春节期间穿新衣,而南方的穿着习俗没有特别强调新衣。
4. 初一习俗:
北方初一早晨会全家包饺子,吃饺子,给父母拜年,收压岁钱。南方则可能更注重家庭团聚,不出门,或者上街观看社火表演。
5. 初二习俗:
北方初二开始走亲访友拜年,而南方初二或初三开始拜年,同时也会观看传统社火表演。
6. 初五习俗:
北方初五迎财神,而南方没有这一习俗。
7. 正月十五习俗:
北方在正月十五吃臊子长面或粉汤饺子,南方则吃汤圆。
南北方的习俗虽然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春节的喜庆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隆重的节日,不仅汉族的节日习俗众多,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也各有特点。羌族、侗族与布依族等民族又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一、布依族春节习俗
布依族是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之一。 除了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了。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杀年猪也是布依族庆祝新年、分享喜悦的一种方式。一般在腊月二十几开始,并请亲朋好友和寨邻来吃“杀猪饭”、“吃猪活血”。
春节春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近百年来,逐渐改为以正月为岁首。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主要是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传统的娱乐方式是击铜鼓。有不少布依族村寨,从正月初一到月底天天都按专门的铜鼓调打击铜鼓娱乐。
这些活动有敬祖宗、取灵水、甩糠包、打毽子与打磨秋,除了这些,布依族在春节的民俗活动还有耍狮子、唱花灯、踩高跷、打陀螺、对山歌等。
二、羌族春节习俗
羌族的传统节日就是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又有“羌历新年”、“丰收节”等多种叫法,都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
族年是羌族的节日,农历十月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羌族年这一天羌族人民欢聚一堂献上用面粉制成的小鸡、羊、牛,分食羊肉,将羊血洒到树林里。亲邻好友互相邀请,拜年作客,同饮“咂酒”。
无论年节或待客,羌族都以“九”为吉,故宴席时都要摆九大碗,菜肴与川菜相同。炖全鸡,习惯于用竹签撑起鸡头,使之昂起。
过年期间,大家边饮边演唱酒歌,内容多是祝福吉祥如意,或恭贺新禧,或酬谢和缅怀祖先的英雄业绩。轮流对唱,旋律优美,声音高亢,十分动听。
在过年期间,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大家在铜锣、铜铃、羊皮鼓、竹笛的伴奏下跳起锅庄和皮鼓舞,为节日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三、侗族春节习俗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
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侗族春节具有与汉族相同的某些内容和形式,又赋予了本民族的新义,形成了祭祖先、贺新岁、祷风顺等多种内容的复合状态。
侗族的春节,叫“过年”。靠城镇附近的村寨,隆重热闹,年前,忙打年粑酿酒杀猪,备办年货,打扫门庭,张贴春联,互送礼品。
很多侗寨过春节腊月廿七,杀猪祭祖,晚上鸣锣吹笙放炮。廿八日打糯米粑,并泡红糖祭祀。廿九日或三十日,人们放水捉鱼,晚宴以鲜鱼祭祖。
除夕天,备香纸供品,燃香点烛,敬祭先祖。夜半亥时过,迎春鞭炮响,廊檐蜡烛灯火通明。全家凌晨喜宴迎春,并用青苔逐个家庭成员额头上醮一下表示添岁。
2024-01-19 16:17:45
2024-02-19 14:46:57
2024-02-14 11:29:08
2024-02-11 14:05:14
2024-02-04 01:25:03
2024-01-27 04: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