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 > 正文

「智能新能源」时代,谁才是真正的硬核技术玩家?(国产suv排行榜前十名)

2025-03-18 13:06:32 | 起点排行榜

今天起点排行榜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智能新能源」时代,谁才是真正的硬核技术玩家?(国产suv排行榜前十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智能新能源」时代,谁才是真正的硬核技术玩家?(国产suv排行榜前十名)

「智能新能源」时代,谁才是真正的硬核技术玩家?

2022 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超过 680 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 27.6%,其中有 80% 的产销来自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这几个数据背后,反映的是:

虽然在燃油车领域,合资品牌销量依然占据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产新老势力联起手来已经甩开了对手好几个身位。除了在电池、电机、电控核心三电系统产业链上构筑了很强的产品力,目前国产新能源车在智能化层面也同样将合资品牌甩在身后。 这是一场「智能+新能源」的弯道超车。

01中国品牌「智能新能源」时代强势崛起

汽车行业所展现出来的,是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逐步替代,而往更宏观去看,是全球正在经历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的能源形式的革命。事实上,能源形式革命往往和产业革命是交织在一起的,两者相互促进,推动着产业持续演进变革。煤炭的使用让蒸汽机车成为可能,写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石油的应用催生了发动机,让其可以为汽车、轮船、火车、飞机提供动力,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得以建立;而清洁能源则是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助推剂,电能、氢能、风能等等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能源供给,一个更加低碳的世界成为大家的向往。在刚刚过去的 特斯拉 投资者日上,科技狂人 Elon Musk 就为大家描绘出了一个可持续的清洁能源的世界的样子。 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化,也带动汽车上下游、供应链千行万业的变化。其不仅是推出了新能源车产品这么简单,而是围绕着产品而构筑的新能源人才、智能化核心技术、零部件产业链(三电系统)地基,这块牢固的地基将支撑起中国新能源车未来起码 30、50 年的长远发展。事实上,中国对于发展纯电动车、混动车以及其他新能源车型的支持很早就开始了,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针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包括各种减税政策,让新能源车发展如沐春风。在经过早些年的混乱发展和「骗补」风波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步入正轨,走在了快速发展期。 国产新能源车企们互相卷,卷出了一片新天地。无论是从产品的多样性、技术的先进性还是绝对的市场份额,目前已经在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取得了领先。站在 2023 年这个时间节点,当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在「新能源化」这一仗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那么在接下来,战场会转移到哪里呢? 答案是「智能化」。 如今的汽车消费者,电动、混动这样的新的动力形式并不是吸引他们购车的主要因素,更多的需求来自于「智能化」所带来的全新体验。汽车仅仅作为交通出行工具的属性已经满足不了 Ta 们的需求,Ta 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支持出行的「智能化终端」。 所以对于国产车企来说,在坚持「新能源化」方向的同时,接下来发力的重心就是「智能化」,这也是目前全球最受关注车企 —— 特斯拉正在深耕的领域。

02征战「智能新能源」新能源是地基,智能化是核心

汽车智能化包括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智能电子电气架构,甚至是智能制造等等。为什么「智能化」如此重要,堪称新能源车未来的发展核心?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其一是大量企业正在聚焦汽车智能化做产品技术开发,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风口」。 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的造车新品牌纷纷入场,以智能化为主要竞争点,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为用户体验差异化开始「拼刺刀」。以「蔚理鹏」为代表,它们的掌舵人都是互联网背景或者是高科技公司背景,他们受到老大哥特斯拉的启发,在国内展开智能汽车创业,将互联网的玩法带到汽车行业,将用户体验、产品体验作为最核心努力的方向,其中智能化是这些企业目前收获众多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传统车企方面,上汽智己、 东风 岚图、 长城 沙龙、 长安 阿维塔 、吉利 极氪 、北汽极狐,也都纷纷揭竿而起,朝着新能源化、智能化方向努力,实际上这些车企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入局了新能源,但为何还要成立新的品牌?根本原因还在于要造出区别于上一代汽车的下一代汽车,下一代汽车核心就是「智能化」。同时,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如苹果、华为、小米、百度、大疆等进入到汽车行业,希望颠覆以往传统汽车只作为交通工具的属性。它们投入大量的资金、资源和人才,并非仅仅为了造一辆纯电或者混动的传统车,它们希望汽车变成「移动智能终端」。除了入局造车,很多企业也在汽车智能化的产业链上深耕,成为了新兴供应商,助力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汽车「智能化」已经是潮水的方向,是不可逆的,关于智能化的想象空间无穷无尽。供给端如此繁荣,那么在需求端呢?事实上也同样未来可期。 这也就引出了「智能化」如此重要的第二个原因: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接受度已远超其他国家的消费者,而且随着中国智能车出海,海外消费者也对智能化的体验更为向往。 目前智能化车型上的很多功能让消费者们「旦用难回」,一套好用的辅助驾驶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驾驶疲劳、提升安全;一套好用的智能座舱系统能让开车不那么无聊;一套好用的车控功能能让用车变得省心、省事……智能化给汽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体验提升,消费者在买车时也越来越关注车型的智能化配置和软件功能。有一项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消费者调查显示:美国有 16% 的消费者认为自动驾驶非常重要,德国也是 16%,中国高达 49%;关于愿意为自动驾驶汽车多支付的费用,中国消费者愿意多付 4600 美元,德国消费者愿意多付 2900 美元,美国消费者愿意多付 3900 美元。这样几个简单的数字,其实可以反映出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是非常有需求的。如果从消费者本身的属性分析也能佐证这一调查结果:目前中国的年轻人已经成为消费主力,这个群体的成长环境是技术高速发展和迭代时期,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等,这些「互联网原住民」,天生对技术的接受度高,对汽车智能化的接受度也很高。当初小米宣布造车,很多网友都说其是「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汽车」,其中的关键词就是「年轻人」、「智能」。 汽车智能化做得好,消费者体验则好;智能化做得不好,用户的感知也会非常明显。

实际上,「智能化」已经慢慢变成了用户的依赖,变成了用户要不要选择某款车的重要参考指标。「智能化」也给汽车这个古老的交通工具带来了新的生命,很多的模式可以畅想,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相关的软件能力,未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类似于 ChatGPT 这种能颠覆互联网应用的事物,未来肯定会在汽车这个载体上诞生。这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相结合诞生的新的玩法、新的服务、新的体验以及新的商业模式。 其三就是中国政府已经有诸多政策支持汽车的「智能化」。 除去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国家还在支持汽车智能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发布了明确的智能汽车发展战略。一方面,国家牵头做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智能交通设施,涉及通信、高精地图和定位、大数据、云平台等等;另一方面,国家也在开放更多区域,便于智能汽车测试和运营,为智能汽车迭代发展储备的核心的数据金矿。汽车智能化可谓遇上了「天时、地利、人和」,那么接下来到底如何发展,就看这些相关企业们如何各显神通了。 虽说智能化是未来的核心,但新能源的地基也不可动摇。 很多人会说,在燃油车上做智能化也是一条路径。笔者认为确实是,但不是最优路径。在过渡期,基于存量汽车市场的智能化也有其必要,承担起教育消费者的作用,但毕竟这不是彻底的颠覆,仅仅是在燃油车上增加一些智能化小功能,而且这里面要耗费更多的开发时间和精力,最关键的是不一定能做出来很好的产品体验。所以,最优解仍然是在新能源车上做「智能化」。从技术角度看,汽车的智能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能源车更加适合智能化,将是智能化的最大赢家。 如果说新能源化是传统汽车变革的上半场,那么智能化将是传统汽车变革的下半场,而且在下半场,新能源和智能化必定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必须同时推进。基于此,造车者们该如何做呢?最近, 吉利汽车 发布了其中高端新能源产品系列「 吉利银河 」,目标就是聚焦混动和纯电车型,并且在智能化层面加大投入力度,包括拿出了新的智驾方案和智能座舱操作系统。无独有偶,作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代表的长城汽车,也即将完成向「智能新能源」生态企业的进阶。在近期的一次访谈中,长城汽车掌舵人魏建军表示:「新能源化是不可逆的,智能化也是不可逆的,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因为长城已经储备好了技术和供应链能力。」接下来,我们将以长城汽车为蓝本,来看看传统汽车如何做好「智能新能源」。

03「智能新能源」践行者:长城汽车如何厚积薄发?

(1)打好新能源地基

要做好「智能新能源」车企,必须先夯实新能源地基。 提起长城汽车,多数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就是 哈弗 SUV,因为这个品牌和品类在过去很多年里确实少有竞争对手,是销量王者。而在新能源车层面,长城汽车旗下的 欧拉 品牌车型、其他品牌的混动车型也都面市比较晚,目前还没有如哈弗 SUV 那样被 大众 认知。其实早在 2009 年,长城汽车就已经开始布局新能源,只不过没有率先在产品层面发力,而是在供应链层面,包括孵化了一批动力电池、氢能、三电技术等相关的供应链企业,目标就是要建立一条自研、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护城河。如今,这条护城河正在不断被拓宽。长城汽车是自主品牌车企为数不多拥有纯电、混动和氢能三条新能源路线技术储备的车企。2016 年,长城汽车进入氢能行业,成立了未势能源公司,至今已经累计投资超过 25 亿元,还制定了 2050 年建成氢能社会的计划,目前已经率先开始氢能源「制、储、运、加、应用」全产业链布局。2018 年,长城汽车内部剥离出蜂巢能源,成为专门的动力电池公司,目前已经超过 2600 人的团队,发展速度惊人。2021 年蜂巢能源的专利数达到 878 项,位居 2021 年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创新主体 TOP20 排行榜第一。2021 年度和 2022 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世界排名第十。同样是 2018 年,长城汽车成立了专注于汽车动力系统、新能源传动系统、智能转向系统研发的蜂巢易创,现在长城汽车最新的柠檬混动 DHT 变速器总成就是由蜂巢易创生产。长城汽车内部还有投资 2.2 亿元,占地 2100 平方米的国际一流变速器实验室,这里是长城汽车自研混动技术的摇篮。基本上,在新能源的三条路径上,长城汽车的技术地基已经建的很结实,接下来就是出更多成果以及爆款产品的时候。

根据长城汽车最新的产品规划:

这样一来,长城汽车各个品牌的新能源化路径已经十分清晰。如果说以往多年积累的新能源供应链自研能力是弹药库,那么各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就是趁手武器。相比于很多的造车新势力还在努力构建所谓全栈自研能力的路上,长城汽车拥有自己的先发优势。新能源的地基建好,接下来就是应对更为核心的汽车智能化的竞争。很多人会说,作为传统车企的长城汽车,没有智能化的基因,不如造车新势力拥有那么强的科技属性。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中,长城汽车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补齐智能化的短板,目前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行业领先。 类似于此前在新能源领域的打法,长城汽车也培育了一批专注智能化的生态企业,这些生态企业涵盖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线控底盘等多个智能化相关领域。 起点排行榜

(2)征战智能驾驶无人区

在智能驾驶领域,目前毫末智行是长城汽车的核心武器,魏建军也非常关心智能驾驶的进展,经常会亲身体验测试版本的智能驾驶系统。 目前国内的车企都在导航辅助驾驶领域互相卷,卷完了高速卷城区,毫末智行已经官宣要成为国内首批落地城市级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的企业,落地车型就是长城汽车子品牌 魏牌 的 摩卡 车型。事实上,长城汽车在 2009 年就开始涉足智能驾驶研发,只不过现在独立出智能驾驶子公司毫末智行聚焦这一领域,而且可以吸引外部融资,助力其快速壮大并将技术落地。毫末智行主力研发的系统包括了 HWA 高速辅助驾驶系统、NOH 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同时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方面展开自研,另外在算法系统、数据驱动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领域储备能力。在智能驾驶技术自研的布局上,长城汽车依托于毫末智行,覆盖了底层硬件、中间件和智能驾驶软件等多个环节的研发,再通过设计一系列不同配置的感知、计算硬件方案,其使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匹配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多个车型。在已过去的 2022 年,长城汽车共有 6 款搭载智能驾驶功能的新车型上市,用户辅助驾驶里程超过 2500 万公里,相关车型销量突破 20 万辆。 而且,作为中国首批量产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城市 NOH 将率先在魏牌摩卡 DHT-PHEV 车型上搭载。 智能驾驶再往前发展,就不是功能的有无问题,而是功能的技术实力以及在面对各种驾驶场景的灵活应对能力,而这就需要一个更高效更快速的迭代闭环,这里面就包括了大数据、AI 大模型以及计算中心等核心组成部分。而这也是长城汽车正在征服的技术「无人区」。以毫末智行为依托,长城汽车已经拥有国内自动驾驶行业里数一数二的智能中心 —— 雪湖 · 绿洲(MANA OASIS),通过喂养海量数据进行不断训练和迭代,智能驾驶算法系统将不断精进,体验不断提升,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为最终迈向全无人驾驶做准备。打造智算中心,也是特斯拉、吉利、 小鹏 这样的车企都在做的事情。近期,ChatGPT 爆火,毫末智行也将旗下自动驾驶认知大模型(人驾自监督认知大模型)正式升级为「DriveGPT」,用 AI 大模型驱动智能驾驶算法的不断进步。除了发展自有的生态企业,长城汽车也通过投资布局智能驾驶产业链,比如其就入股了自动驾驶芯片明星企业地平线,后续地平线的芯片就将在长城汽车的车型上搭载。

(3)可进化的智能座舱

长城汽车有自研的「咖啡智能」智能座舱系统,也有两家生态企业,包括仙豆智能和嘉峪智能,在智能车载导航、智能语音、智能感知、智能多端车机互联以及整车 OTA 方面都有相关的技术储备。 在硬件层面,长城汽车用的是 高通 8155 芯片打造专属智能座舱平台,相比上一代主流车机系统 CPU 运算能力提升 2.5 倍以上,GPU 图像处理能力提升 3.5 倍以上,搭配可用于机器视觉和语音处理的专属高算力 AI 加速器,为多屏融合、多模交互、AI 感知、个性化自动配置等功能提供底层算力支撑。后续应该也要上高通 8295 芯片。在软件层面,长城汽车自研座舱操作系统 GC-OS 技术拥有多项开放能力和优势,首先是 APP 统一接口+HAL(硬件抽象层)统一接口,同时支持 UI/UE 平台化+品牌差异性,还可向下兼容多种高算力平台,向上可适配长城汽车旗下各大品牌车型,具备快交付、可成长、可插拔、生态互换、软硬件兼容等特点。以高算力芯片和 GC-OS 为基础,长城汽车目前已经开放了一部分智能座舱 API,包含车机、驾驶、车身、底盘相关系统;第二阶段,还将迭代设计语音、导航、视觉等能力接口。通过两个阶段的迭代,长城汽车的智能座舱 API 池,将覆盖 25+ 类型的功能集。长城汽车的智能座舱将成为一个主动式服务的「智能百变空间」,这也和「移动智能终端」的理念相符。

(4)电子电气架构为智能化而生

2021 年,长城汽车发布了为智能化打造的新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 GEEP 4.0,其包括中央计算平台、自动驾驶域和智能座舱域。该架构采用 SOA(面向服务架构)理念,开放标准 API 接口,支持功能可生长和车云一体化,是融合功能体验创新,软件平台化开发,形成便于开发、维护、灵活扩展、体验升级、创新营收的可生长智能架构。同时,基于SOA,长城汽车在软件层面搭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整车软件平台。

在这样一个架构的支撑下,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开发,相关系统的体验扩展和升级将更加方便和高效。而且,基于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长城汽车也在开发智慧线控底盘。 线控底盘是汽车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宇宙出行指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智能新能源」时代,谁才是真正的硬核技术玩家?(国产suv排行榜前十名)

国产suv排行榜前十名

国产suv排行榜前十名有以下这些:

1、哈弗H6

自2011年开始, 哈佛 一直都为消费者们提供着更好的行车体验,而第三代哈佛H6作为长城·柠檬平台打造的首款战略车型,在发动机、 变速器 、底盘三大核心部件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并且拥有全域主动智能安全防控系统与碉堡级被动安全防御系统的双向保护。

在实现动力性提升的同时,燃油经济性提升14.5%,澎湃与舒适兼备的哈弗H6,可以让更多人纵享极致的驾车体验,所以哈弗H6上榜 国产车 suv质量排行榜前十名实至名归。

2、观致7

观致7--方舟级suv,性能上采用1.6T/1.8T双涡管涡轮增压发动机,方舟级高级LVC动态性能底盘以及 米其林 PILOT SPORT轮胎。

同时还带有4合1宇航式生态座椅,健康座舱,感应式电动尾门,主动迎宾系统,360°3D全景环视系统,电动智能后镜,ADAS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观致7不得不说在细节上做的很好了,由外而内地体验着“爱与保护,稳若方舟”。

3、传祺GS4

广汽传祺GS4 曾在国内汽车质量评选当中,成了质量最好的 国产汽车 。传祺GS4是真的贴合消费者对家庭用车的需求,GS4外观稳重,内饰高级,空间宽敞,价格低,配置高。考虑性价比的话,这辆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 长安CS75 PLUS

作为CS75车系的主力产品,“明日座驾”CS75PLUS是长安产品研发实力的集大成者。它不仅外观颜值高,从动力表现、智能化体验再到安全性能皆可全面媲美日德合资,成为自主品牌向上极具借鉴价值的样本。

5、博越

博越用四年时间,创造了百万销量,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它整体造型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与国际审美潮流,内饰升级,搭配最新GKUI 19吉客智能 生态系统 ,空间大,动力响应直接。舒适的驾车体验无论年轻消费者,还是成熟消费者都是可以适用的。

6、领克06

领克最新款车型---领克06,在外观方面很新颖,采用双色拼接线条设计,内饰轻奢独特,包裹式设计,大尺寸中控屏,性能上1.5T三缸发动机,拥有117马力, 双离合 ,整体来说是一款隔音效果好,省油,动力足的小型SUV。

7、荣威RX5

荣威RX5是一款紧凑型SUV,据调查,购买该车的车友最满意的是它的油耗和操控性以及空间,油耗低,操控灵活,座椅有加热功能,空间大,外观和内饰都是较美观的,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动力足,反应迅速。

8、缤越

吉利缤越是一款高动力智慧SUV,年轻运动的外观,较充裕的内饰空间,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表现较好,整体上说实用性性较强,可作为家庭用车或代步。

9、宋plus

比亚迪 自从宋MAX开始,外观方面一直都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宋PLUS的颜值自然不用说,质量方面,口碑一直好评。

10、WEY VV6

魏派VV6是WEY品牌的主销款,外观时尚大气,配置方面有智能座舱清洁,匹配了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可以对车内生命活体进行检测,提高了 安全系数 ,动力上最大输出马力可达227,最大输出扭矩387,不考虑油耗的情况下,专注智能安全的质量毋庸置疑。

上汽大众四十载征程 前路繁花待盛放

起点排行榜(https://www.dressupstart.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上汽大众四十载征程 前路繁花待盛放的相关内容。

世人普遍只知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鲜有人知被其光芒掩盖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人们对于“第一”的印象永远要深于“第二三四”。

但每个“第一”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比如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带来国际先进标准的“中国第一车”——上海大众 桑塔纳 。

在上汽大众成立40周年的这个重要节点上,“普桑”更像是上汽与大众通力合作的美好象征,纵观走过的四十载,上汽大众已然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创者。而前不久上汽和大众续约至55年,恰是美美与共的延续,前路虽然并不都是 坦途 ,但却有繁花盛放令人期待。

亲历从0到1,中国汽车产业建设者

时间回溯到改革开放伊始的1978年,中国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了接触,不过在谈判初期,中国尚未有严谨细致的合资法规,使得双方谈判陷入无法可依的瓶颈。为此,相关部门充分吸纳中德谈判代表意见,火速起草并细化条文,从而诞生了中国首部《合资法》。

几经波折下,最终在1984年,中德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合资合营合同。次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5年更名为上汽大众)

上汽大众不仅在法律层面,为后续其他国际汽车品牌的合资道路指引方向,随后的建厂更是为中国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线,以及完整的配套零部件产业链,也为国内后续合资企业奠定了生产基础。

上汽大众的成立是中国汽车工业从0到1的重要一步,其生产的第一款轿车,加速了中国汽车工业升级的进程,照亮了中国普通家庭的轿车梦,这就是“国民神车”桑塔纳,许多人知道它的名字,却少有人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一辆桑塔纳,半部中国汽车工业进化史

因为是最早的轿车合资企业,同时桑塔纳又作为中国第一辆合资轿车,所以上汽大众在生产制造桑塔纳时,没有任何一家车企可以借鉴。在建立生产流水线之前,上汽大众的工人师傅只得“手敲”进行组装生产。所以第一批桑塔纳只能是CKD方式组装生产(即全散件组装)。但日均十数辆的下线量,并不是中德双方的最终期望。

于是,上汽大众在生产道路上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但彼时国内无论是厂房标准、制造设备、生产流程都落后于国际水平许多,甚至是一批能够熟练操作设备的工人都需要德国专家现场指导培训。

但后来随着企业将生产目标定在“7年之内,桑塔纳国产化率必须达到80%以上。”上汽大众随即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聘请德国大众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加班加点地进行流水线升级。同时,配套工厂也如雨后春笋建立在上海各地。

自1985年上汽大众第一条总装生产线开始运营,仅用时6年,在1991年桑塔纳的生产规模已经可以达到 5万辆。1993年,桑塔纳产量直接翻番。当时全国生产轿车23万辆,其中上海桑塔纳轿车产量10万辆,占全国轿车产量的44%。

并且在此期间,上汽大众建立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零部件体系,国产化零部件全部坚持使用德国大众标准,要100%合格。后来无论是一汽-大众还是其他车厂,都认可上海大众配套的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

从手工“敲敲打打”,再到一辆辆簇新闪亮的桑塔纳可以从电脑控制的生产线上开下来。这不仅仅是桑塔纳的成功,是上汽大众的成功,更是背后无数配件厂以及整个国内汽车工业的成功。当年汽车工业一穷二白的中国,在兢兢业业数年后,偶然回头一望,已然成为拥有现代汽车生产技术的汽车工业大国。

同时桑塔纳的成功不仅限于产品炙手可热,而是它打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速发展的全新格局,并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产业的落地与技术进步。可以这么说,桑塔纳是真正走入中国社会生活的第一台轿车。同时对于上汽大众来说,它的成功更是积累了宝贵的造车经验,也为后续自主创新打下基础。

从模仿学习到创新的质变,上汽大众开启自研模式

40年来,上汽大众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变革与发展,也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除了桑塔纳外,上汽大众又先后引进了 帕萨特 和 Polo ,并且从2004年的桑塔纳3000项目起,上汽大众就开始了自主开发探索之路。

其中 朗逸 就是上汽大众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车型,从研发之初,朗逸的团队就深刻认识到中国消费者对后排空间的重视程度。在有限的轴距范围内,尽可能地扩大了后排腿部空间,这一设计特点在同级别车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为了方便后排乘客上下车,朗逸采用了大尺寸的后门开启角度设计,这一细心设计也深受消费者喜爱。

自上市以来,朗逸家族累计销量已突破500万台,上汽大众已经完成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的改变。至此,上汽大众也成为国内首个累计产量突破2800万的乘用车企业。

一路走来,上汽大众通过全球化的领先技术与中国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并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用持续创新的产品及服务,诚意陪伴着大众的用户。

顺势谋变,上汽大众开启合资2.0时代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停止。

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新时代浪潮汹涌澎湃之际,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与严峻挑战。消费者的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汽车的基本出行功能,而是对汽车的智能化体验、个性化服务、环保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顺应市场环境是各家企业需要首要思考的。

面对这一全新的市场格局与时代背景,上汽大众以其成立四十周年为崭新的起点,精心谋划,积极布局企业的转型战略,力求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主体战略上,当同行还在纠结“保电还是保油”时,上汽大众选择坚持“油电同进”与“油电同智”双策略,保证现有燃油车产品矩阵,用油车销量支撑着上汽大众对于新能源的探索是其战略的根本。

在新能源车布局上, 上汽大众投资170亿元建造安亭MEB工厂。2021年上汽大众便一口气推出了基于MEB平台的 ID.4 X 、 ID.6 X 及ID.3三款纯电动车,ID.家族凭借卓越的品质和智能化的创新配置,在合资纯电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同时,上汽大众将继续扩大产品攻势,推出全新纯电车型、增程版车型和 插电式混合动力 车型。2025年,AUDI品牌首款高端智能网联电动车型将在年中推向市场。2026年起,基于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CMP平台开发的2款紧凑级电动汽车将首次投入市场,3款 插电式混合动力 车型、2款增程版车型也将陆续进入电动出行领域。

上汽大众ID.家族在刚过去的11月里,单月新车交付达14,360辆,稳坐合资纯电销冠宝座。

在2024年上半年公布的中国汽车质量排行榜当中,上汽大众的ID.3、ID.4 X和ID.6 X均在各细分榜单名列前茅,ID.3更是高居纯电紧凑型车榜首。

上汽大众在产品方面的硬实力已经毋庸置疑,严苛的生产标准自开设桑塔纳生产线时,40年如一日,早已经深深刻入企业的灵魂当中,ID.家族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合资走向了新时代,上汽大众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模式,即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张开怀抱携手更多合作伙伴,不拘泥于传统股权模式,只为一心打造好的产品回馈用户。

时间来到 2024 年 11月,上汽奥迪的全新品牌AUDI诞生,并带着首款概念产品 E Concept 正式亮相。它的设计团队来自最地道的德国英戈尔施塔特设计总部,而三电系统和智能化则来自上汽集团的供应链体系,两者珠联璧合在国内开发符合中国用户的智能纯电车。

写在最后

上汽大众,在40年间不断续写的汽车产业奇迹,不断开创合资车企的多个第一。在建厂初期就肩负中国汽车工业探索的使命。自 1984 年建厂,几乎每个中国汽车的重要节点都有上汽大众的烙印,一些耳熟能详的产品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出来。

正是上汽大众在品质、创新等层面 40 年的坚持,才才让众多产品经久不衰。正是上汽大众“下一棋却谋全局”的超前理念,才让自身可以矗立潮头,成为消费者汽车品牌认知当中的珠穆朗玛峰。

值此40周年,上汽大众正式开启合资2.0时代。走过的前路已经成为过去,期待下一个10年上汽大众可以带来更多惊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指臻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整理的「智能新能源」时代,谁才是真正的硬核技术玩家?(国产suv排行榜前十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起点排行榜。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起点排行榜:www.dressupstart.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智能新能源」时代,谁才是真正的硬核技术玩家?(国产suv排行榜前十名)”相关推荐
中国十大新能源汽车排名?(新能源汽车排行榜前十名)
中国十大新能源汽车排名?(新能源汽车排行榜前十名)

中国十大新能源汽车排名?新能源汽车十大名牌如下:一、特斯拉特斯拉创建于2003年,全球知名豪华电动轿车品牌,以制造纯电动汽车为主。特斯拉于2012年设计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纯电动豪华轿车 ModelS,以出众的安全效率、性能优异,续航里程而闻名。二、蔚来蔚来汽车创立于2014年,由顶尖互联网企业和企业家联合创建,为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于2018年美国纽交所上

2024-04-09 05:45:31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新能源汽车排名十强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新能源汽车排名十强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1.比亚迪(秦ProEV/宋ProEV)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其秦ProEV和宋ProEV两款车型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关注度。这些车型不仅具有出色的性能和品质,而且还提供了丰富的的人性化配置和智能化的驾驶体验,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2.蔚来(NIO)蔚来是中国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成立于2014年。该品

2024-06-02 13:16:31
新能源汽车排行榜前十名(新能源汽车十大名牌)
新能源汽车排行榜前十名(新能源汽车十大名牌)

新能源汽车排行榜前十名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转向选择这种环保、省油的新型交通工具。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涌现出来,它们互相竞争,最终呈现出了如今的排行榜。以下是新能源汽车排行榜前十名的介绍。1.特斯拉ModelS90D特斯拉ModelS90D在市场上一经推出便以其出色的性能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如今已经成为新能源汽

2024-05-19 17:52:16
质量最好的十大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排行榜前十名)
质量最好的十大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排行榜前十名)

质量最好的十大新能源汽车质量最好的十大新能源汽车每一年的“3.15”,大家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度都很高!而根据知名网站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质量最好的十大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式出炉!数据显示,国产车品牌包揽了榜单前三名,分别是AITO、蔚来汽车和长安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埃安汽车以及比亚迪汽车同样是表现不俗。合资车品牌只有宝马汽车和特斯拉汽车上榜,特斯拉汽车排名第七名,还是比较令人满

2024-01-03 07:18:36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国产汽车排名前十的牌子)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国产汽车排名前十的牌子)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1.比亚迪(秦ProEV/宋ProEV)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其秦ProEV和宋ProEV两款车型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关注度。这些车型不仅具有出色的性能和品质,而且还提供了丰富的的人性化配置和智能化的驾驶体验,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2.蔚来(NIO)蔚来是中国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成立于2014年。该品

2024-01-04 14:55:22
国产皮卡排行榜前十名(新能源接地宝十大品牌)
国产皮卡排行榜前十名(新能源接地宝十大品牌)

国产皮卡排行榜前十名1、1上汽大通MAXUST70T70是一台商用皮卡,上汽MAXUST70整体设计比较前卫,新车在前格栅部分有所升级,品牌效果更加突出2域虎7在我看来域虎7在国产皮卡中算得上是很有性格的,车灯像是一个皱着眉头的变形金刚,在加上。2、1长城皮卡长城皮卡车内饰的用料及其层次感十分优异,拨片换挡全液晶显示屏仪表盘丰富多彩的车载一体机作用甩掉竞争者一条街并且长城炮的汽车后桥没有

2024-04-12 16:08:51
国产车SUV排行榜前十名(国产suv排行榜前十名)
国产车SUV排行榜前十名(国产suv排行榜前十名)

国产车SUV排行榜前十名在当今国内汽车市场中,众多自主品牌的SUV车型备受青睐。这些国产SUV不仅在外观设计上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而且在车辆性能、配置以及可靠性方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下面是国产车SUV排行榜前十名。第一名:哈弗H6哈弗H6是一款非常经典的SUV车型,拥有出色的外观造型和丰富的配置。在市场上占据着很高的份额,备受消费者的信赖。第二名:长安

2024-04-09 06:03:27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国产汽车品牌排行榜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国产汽车品牌排行榜

中国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第十名一汽海马总部:海南省海口市代表品牌:海马福美来、海马骑士、海马丘比特、福仕达腾达第九名上海汽车总部:上海代表品牌:荣威、名爵荣威350、荣威750、名爵3、名爵6、锐腾第八名江淮汽车总部:安徽合肥代表品牌:江淮和悦、江淮宾悦、江淮瑞风、江淮瑞鹰第七名华晨汽车总部:辽宁沈阳代表品牌:中华、金杯中华骏捷、中华V3、金杯海狮第六名长安汽车总部

2024-12-20 04: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