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8 15:47:03 | 起点排行榜
立秋吃秋桃、渣、饺子、茄子、清凉糕。
1、吃秋桃
秋桃是指在秋季成熟的桃子。在立秋这一天,人们会吃上一些秋桃来庆祝秋天的到来。秋桃味道甜美,肉质细嫩,富含营养,常常被人们用来制作蜜饯或是鲜果拼盘。
2、吃“渣”
在江苏苏州一带,立秋时人们有吃“渣”的习俗。所谓“渣”,是指用米渣、豆渣等杂质制成的食品。在立秋这一天,人们会将这些渣煮熟,加入糖和水,制成一种糊状食品,来庆祝秋天的到来。这种食品营养价值不高,但是因为是传统的节日美食,因此在当地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3、吃饺子
在山东,立秋的风俗是包饺子,老百姓都称之为“咬秋”。立秋当天,年纪稍大的人会在堂屋正中供一只盛满五谷杂粮的碗,上面插上三炷香,祈求“立秋”过后五谷丰登。而大多数人家会在立秋时刻过后,剁肉馅包饺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咬秋”。在东北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
4、吃茄子
在中国南方地区,人们有着“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的民谚。民俗立秋前一天,人们会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
5、吃清凉糕
在广东、香港和澳门等地,立秋节气时人们会吃清凉糕。这种糕点是一种传统的夏季甜点,主要由绿豆粉、糯米粉、糖和水等原料制作而成。清凉糕口感柔软细腻,甜而不腻,适合夏季食用。
立秋
是每年8月7日或8日。立秋代表着暑去凉来,秋天开始。起点排行榜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侯白露降;三侯寒蝉鸣。”是说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风中带着一丝凉意。由于昼夜温差增大,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着露珠。蝉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鸣叫着。
立秋一般在阳历8月7、8、9日左右。 二十四节气是以阳历为准,每个节气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每年的这几天太阳会公转到黄经的具体位置,一般来说,一个节气有2、3天的偏差,所以,不同的年份,立秋节气可能是在阳历8月7、8、9日。
立秋习俗应该吃什么
1、立秋吃茄子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在这个季节吃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并且秋天刚收成的茄子被称为“秋茄”,带有独特的清香,口感细嫩,风味比普通茄子更胜一筹。
立秋吃茄子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这时,农民出来了,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听到这话,就赦免了那个兵。没料到,一说立秋拾瓜者无罪,其他士兵都开始抢瓜。为了犒劳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2、立秋贴秋膘
“贴秋膘”是立秋时节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在北方。这一天,北方的老百姓都会排队买肉,回家炖上一锅,来补补入夏之后身体的亏空。夏天天气热人们不想吃饭,很多人都会“掉膘”。进入秋天之后,天气凉爽,人们食欲增强,于是就想吃点肉把膘补回来,于是就有了“贴秋膘”的说法。
3、杭州吃西瓜
杭州等地有立秋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4、山东吃“渣”
山东一些地方有立秋吃“渣”的习俗,这里的渣是“豆渣”的意思。立秋吃豆渣是源于豆渣的养生作用,因为吃豆渣对于秋季预防腹泻是有好处,正所谓“立秋吃渣,不呕不拉。”
5、天津“咬秋”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天津等地流行立秋时节“咬秋”。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在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6、四川喝“秋水”
四川东、西部流行喝“立秋水”。在立秋时节,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7、南京“啃秋”
在老南京立秋节气时,有着“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另外,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凉爽母秋热”的说法。
8、浙江吃秋桃
浙江一带流行在立秋这一天吃秋桃,桃子营养丰富,而且寓意吉祥。立秋这一天,大人小孩每个人都要吃桃子,吃完以后把桃核保留起来。等到除夕这一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掉,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去除瘟疫,给大家带来好运。
9、台湾吃龙眼
立秋时节正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当地人认为“龙眼”就是“福圆”,食用龙眼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10、金华吃清凉糕
吃清凉糕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什么是清凉糕呢?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1、立秋吃茄子源于明朝,为了犒劳士兵,选择有肉感的茄子替代,一直流传下来。
2、在江南一带,立秋有吃西瓜的习俗,把子留下来丢到火炉烧烬,能够免除一年瘟疫。
3、老北京有贴秋膘吃肉食的习惯,大多选择炖食,比如红烧肉。
4、在山东立秋吃“渣”,它是一种豆沫和青菜磨制的豆腐,有很好的防腹泻的作用。
5、在天津流行“咬秋”,这一天吃瓜免除冬春季节腹泻,清楚暑气,避痢疾。
6、在四川有喝“秋水”的习惯,这一天,小饮一杯,可以消除暑气,秋天不拉肚子。
7、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8、食小赤豆,从唐宋时起,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2024-01-08 15:47:55
2024-01-08 15:47:03
2024-01-08 15:40:23
2024-01-08 15:39:20
2024-01-08 15:39:20
2024-01-08 15: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