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 14:44:12 | 起点排行榜
苗族春节的风俗有:
1、过苗年
过年是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的冬天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等。
2、百狮会
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百狮会的名堂蛮多,有迎狮,有盘狮,考狮,抢狮,狮子登高等内容,土里土气,苗味十足,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
3、放鞭炮抢年
抢年是苗族的过年习俗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时间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放早了不行,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行,放迟了等于别人已把年抢去了。所以一定要很准时地等到12点那个时候一齐放。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
4、吃排家饭
苗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千百年来,苗族人民都遵守这样一条规矩:即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轮流请之,尽自家所有,热情地招待来宾。苗族人把自己的这种待客方式叫作“农列壤”,直译为汉语叫“吃排家饭”。
相关内容
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苗族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捕鱼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
苗族本来是没有春节的,他们有自己的“苗年”,苗年是苗历的岁首,与汉族农历的春节类似,一般都在农历的十一月举行。苗年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苗年堪比一场超级文艺晚会,男子吹芦笙踩堂,姑娘们穿着百鸟衣翩翩起舞,银佩的脆响和着笙歌,交织成节日动人的旋律。近年来,苗族也渐渐地开始过春节,但以往的过年习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接下来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吧。
1、吃排家饭
苗族的过年有“吃排家饭”的习俗。苗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千百年来,苗族人民都遵守这样一条规矩:即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轮流请之,尽自家所有,热情地招待来宾。被请的客人,绝不能借故推辞。客人接受邀请,也不必带什么礼品,直到每家每户都吃到了,方能告别回家。苗族人把自己的这种待客方式叫作“农列壤”,直译为汉语叫“吃排家饭”。谁个村寨的户数多、留客吃“排家饭”的时间长,谁个村寨的声誉就高。不但说话有人听,做事也会有很多人帮。
2、百狮会
“苗族百狮会”是湘西苗族一项盛大的年俗活动。每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几十个寨子的人,聚集到吉首矮寨乡场上对歌、舞狮。上百头狮子,从四面八方涌来,跳跃起舞,比试风采。现在,矮寨镇每年举行一场百狮会活动。这是苗族人民交流友情,追求民族大团结、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大聚会。百狮会上最精彩的部分就属狮子登高表演了,在喧天的锣鼓声中,雄狮拳手敏捷地穿桌孔、跃桌子,当攀登到“桌塔”最高层时,雄狮更是抖擞精神地表演出各种绝技,大家齐声叫好。
3、走寨结同年
“走寨结同年”是苗族过年期间重要的民俗活动。每到苗年,寨与寨之间便互为客主,互结同年。全村男女几十人或上百人,带上芦笙,穿上节日盛装,敲锣打鼓到同年村进行联欢活动。进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则带领全村男女出村迎接。然后在芦笙堂再次吹奏芦笙作为进村仪式,主人也以吹芦笙还礼。礼毕邀客人至各家款待。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芦笙踩堂,进行芦笙比赛,晚上演苗戏。
4、坡会群
融水苗族过年的风俗是:正月初一不吹芦笙不出门,初二可吹芦笙不可出村,而从初三到农历十七,则是集体活动娱乐的时间。其间,各村寨的男女老少举家出动,四处赶坡。而到了农历十八,进入了生产阶段,各村寨的芦笙便封存起来直到秋收完毕。这种风俗使得融水苗族坡会大都集中在正月初三到十七这段时间,其间接连不断的坡会形成一条完整的坡会链,当地人根据坡会举办的日期排序命名,从“三坡”到“十七坡”,这就是融水苗族独特的坡会群形成的基础。坡会当天,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穿着节日的盛装,吹着芦笙齐聚,坡上人山人海、披红挂绿,除了烧香鸣炮,还举行舞龙、耍狮、芦笙踩堂、斗马、斗鸟、赛马等文体活动。
5、扮演芒篙
“芒篙”是苗语译音,“芒”是面具之意,“篙”指神灵,“芒篙”是当地苗族民间传说中能驱除魔邪、带来吉祥的神灵。芒篙扮演者们在春节初八那天就上山采集芒藤并将芒藤隐藏在寨子附近的隐蔽处。初九凌晨,将芒藤编织的披肩、衣裙样披挂在身上,外露的手和脚有锅灰抹黑,戴上面具,挂上胡须。待寨老完成祈福仪式后,人们吹起芦笙敲起铜锣,芒篙扮演者们听到芦笙声锣鼓声,就从村寨附近的山上各个角落“咿呜!咿呜!”地叫喊着蹦跳出来。芒篙扮演者来到芦笙坪上,跳起芒篙舞并给老人、儿童们送去祝福,整个场面非常欢腾热闹。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苗族的春节习俗了,你们还了解哪些呢?
苗族过年的习俗
一、过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也就是指过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近年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年以改在正月过年,过春节,但苗族的过年习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过年是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糕杷,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的冬天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跳“跳场”,年”“跳月”“吃排家饭”等。苗族的过年习俗娱乐活动称“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
二、百狮会
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统、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百狮会的名堂蛮多,有迎狮,有盘狮,考狮,抢狮,狮子登高等内容,土里土气,苗味十足,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苗族喜爱舞狮跟远古的传说和图拜相关联,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吞食牛羊、庄稼的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后来,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条毒计,谴魔女用五彩绣球把群狮诱入波涛汹涌的东海。勇敢的苗家后生亚果为救乡亲们出苦海,不畏千辛万苦,翻山涉水,终捞起了飘浮在海浪上的绣球,把吉祥的狮群重新引回苗山,荡平了作恶的妖魔鬼怪。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三、放鞭炮抢年
抢年是苗族的过年习俗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时间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点(即第二年初一的0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放早了不行,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行,放迟了等于别人已把年抢去了。所以一定要很准时地等到12点那个时候一齐放。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
四、年夜饭
除夕这天一早,各户要将屋内和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大约下午两三点钟,全家人就开始忙碌着准备年饭,家庭主妇淘米煮饭,男人杀鸡煮肉。
年饭做好以后,首先要在正屋神台上点一盏灯,然后分别在神台、房柱、灶、门、猪圈、鸡圈等处插香烧纸,由主人或请本家族的人在摆好饭菜的桌肉和酒等先祭献祖先,同时燃放鞭炮。祭献完祖上用少量饭、肉和请来的亲戚朋友才正式用餐。有的村子,过除夕有互请的习惯,你来我往,很是热闹,吃完年饭,户主要分别给石磨、果树、鸡、狗等都喂上一点好饭菜,表示让它们也像人一样过年。天快黑时,老人要拿鸡蛋为每一位家庭成员叫魂另外,户主还要找一根粗大的柴头,放到火堆里烧,以便守除夕之夜。所烧柴头越大越好,预示第二年可以养出大肥猪
当晚,户主要适时换插烧尽的香,神台上点着的灯不应熄灭,表示让祖先通宵达旦过除夕。
2024-01-10 19:52:13
2024-01-09 02:52:53
2024-01-08 10:19:16
2024-01-07 10:59:39
2024-01-23 15:18:44
2024-01-23 15: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