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在宋朝,过年需要准备些什么?

2024-02-02 09:51:08 | 起点排行榜

今天起点排行榜小编整理了在宋朝,过年需要准备些什么?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在宋朝,过年需要准备些什么?

在宋朝,过年需要准备些什么?

宋人有一系列消灾避邪、祈福求吉的习俗,再加上社交娱乐,充斥着浓浓的年味儿。我们就来说说他们的习俗,看看各个习俗都需要准备什么。

一、 贴门神

张贴门神是古人安宅辟邪的重要方式之一,桃符是宋代门神的一种,传说因为羿是被桃杖打死的,所以民间相传鬼怕桃。

宋人陈元靓所著《岁时广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宋代桃符的相关情况,宋代的门神一般有狻猊与白泽、郁垒与神荼还有钟馗,“岁首画钟馗于门,不知起自何时”,吴道子《钟馗捉鬼图》可能是最早的钟馗形象。到五代十国时,挂钟馗驱鬼辟邪的习俗已经比较普遍,宋代民间新年挂钟馗便是继承前代习俗。

二、放鞭炮

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记载:“元日爆竹于庭,以辟山臊。山臊,恶鬼也。”爆竹声音越响亮越能驱鬼避邪。宋代时已出现了用硫黄作原料的爆竹,谓之爆仗。

三、喝屠苏酒

“爆竹声飞,屠苏香细,华堂歌舞催春。”屠苏是一种中草药浸泡出来的酒,据说有克制瘟疫邪气的神奇功效,所以古人们在新年时常常饮屠苏酒,希望来年不患瘟疫。

四、祭祀祖先

受儒家孝道思想影响,宋代元旦的早晨或晚上会设祭桌于家中,置香烛、茶点,由家长率领家族成员依次祭祀。

四、 吃吉祥果盘

据记载,开封人用盘子盛柏、柿、橘各一个,然后把柿子和橘子从中间掰开分食,认为这是来年“百事吉”(“柏柿橘”的谐音)的预兆。

五、拜年

在宋代 “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 ,拜年是都会做的,如果不能亲自上门拜年的话就令仆人投名帖,和今天的贺年卡一般去拜年。

除此之外,还会有关扑游戏百姓争相游玩,还会竞相到道观、寺庙游玩,终日不绝。

在宋朝,过年需要准备些什么?

宋朝人是如何拜年的?拜年时需要做些什么?

宋朝人拜年的时候会互送“飞帖”进行拜贺,

“飞帖”用梅花笺制成,两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恭贺新禧之类的吉祥话语和自己的署名,类似于现在的贺卡。

农历的新年,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盛大的一个,所以,新年的庆祝活动往往也非常热闹隆重,

宋人在新年这天会贴上新的桃符,还会取出自家酿制的屠苏酒

,据说,屠苏酒是按照传说中的仙人配方所酿制,在酿好之后,就要把酒藏在井底深处,等到大年初一的时候才会取出来,然后全家一起喝。

宋朝著名诗人王安石所写的《元日》,描述的就是新年时辞旧迎新的景象。

农历的大年初一,宋人称为“元旦”“元日”,也称为“新年”,

在农历元旦这天,朝廷会举办盛大的朝会,而且在元旦这天,宋辽两国会派出“贺正旦使”互相入朝祝贺,其他属国的使臣也会在这天前来朝贺。

民间在这天也是非常热闹,商铺们在这天都会搭设彩棚,出售各种新奇有趣的饰品玩物,坊间歌舞不断,车马交驰。

宋朝时期,在春节期间,会减免公租屋三日房租,还会放开关扑三天,所以从大年初一到初三,人们可以尽情博彩,即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市民尽可纵情博彩。

拜年是新年少不了的活动,也是很早就沿袭下来的习俗

,在宋朝时期,互送“飞帖”拜年就成了当时流行的拜年方式,

据说,这是因为有很多士大夫由于过年时应酬太多,所以在过年的时候没办法一一拜访道贺,所以就派家人拿着写有自己名帖的“飞帖”前去道贺。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写道,“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在宋朝,过年需要准备些什么?

宋朝的春节是什么样的

宋朝时期,显然是历史上幸福指数最高的朝代。节日的宗教色彩淡化,娱乐成分大大增加,节日成了宋朝市民阶层的狂欢的代名词,特别是春节更是放大到极致,宋朝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到元宵节结束,更有甚者从腊八节开始一直到二月二都称为过年。皇帝和上层文化精英与民同乐,宋朝人春节放假,原则上大年初一前后各放三天,元宵节放假七天,腊八放假三天,二月二中和节又放假三天,春节这一个月中就放假20天,助推了春节的节日文化的发展。

宋朝人过的春节实际上叫元旦,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只是民国实行阳历纪年,正月初一才改称春节。《水浒传》中过节的场景不少,其中最多的是对元宵节的描写。书中虽然没有写过年的场面,从对元宵节的描写来看也会很隆重的。

一部《水浒传》中洋洋洒洒告诉我们宋代过春节情节。那时,普遍开始燃放爆竹了。书中出现了一个放炮高手,呼延灼在推荐凌振时提到,“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看看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凌振又放一个车箱炮来,那炮直飞在半天里响;凌振就岸边撒开炮架,搬出号炮来,连放了十数个。号炮者,兴兵列阵埋伏冲杀的信号,仅为战场之帮衬,不是战场之重要武器,宋朝还没有实质上的火炮,凌振的炮兵部队只是一群放爆竹的高手。可以说明宋朝的爆竹制作技术已经很成熟。宋代的除夕夜,爆竹之声通宵不绝。《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宫廷高院深墙内燃放爆竹的声音,传到了宫外。宫外大街小巷都有人竞相燃放爆竹。据载,宋朝的爆竹品种不下百余种,有单响、双响、连响。其中,飞上天空才爆响的二踢脚爆竹,这是凌振火炮的原型。

宋人过年都要饮酒。水浒中饮酒的文字不在少数,说明在宋朝饮酒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过节,宣和五年宋江军营中的元旦酒宴、宋江领军剿灭了王庆班师回京的元旦筵宴。还有宋江在花荣寨里度民间元宵节和描写京师元宵节,都刻画的令人如临其境。还有宋江安排自己的管理酒宴,说明了对酒宴的重视程度,《水浒传》全书六百多场(次)饮酒,描写相关的酒业状况、岁时饮酒习俗、饮酒礼仪、宴饮时尚、饮酒器具、酒令、酒的种类品牌等等,通过这些环境、背景描写,显示了那个时代酒文化的特点,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丰富的宋代酒文化全卷。

宋朝人过春节是和“灯”分不开的。水浒中也多次提到“灯”和元宵节,宋江“正月十一”进京赏灯谋求招安,东京城到处“往来锦衣花帽之人,纷纷挤挤,各有服色”。正月十五傍晚,灯会进入高潮,“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正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天汉桥边扎起鳌山,街边楼上“笙簧聒耳、鼓乐喧天,灯火凝眸,游人似蚁”。大名府也家家门前扎起灯棚,在城大街小巷,家家都要点灯。大名府留守司州桥边,搭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红黄纸龙两条,每片鳞甲上点灯一盏,口喷净水。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不计其数。铜佛寺前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青龙一条,周回也有千百盏花灯。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着一条白龙,四面灯火,不计其数。这与历史记载是相吻合的,据《东京梦华录》说:“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冬至以后,开封府便开始雇人在御街宣德楼前搭建彩山架子,灯山上彩之后,“金碧相射,锦绣交辉”。还有临时搭建的“横三门”,上面大书“大观与民同乐”或“宣和与民同乐”字样,一派富足祥和的景象。

宋朝人过春节不仅仅穿新衣,还要男女戴花以示庆贺。《水浒》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闹东京”,宋江正月十一进京赏灯谋求招安,东京城到处“往来锦衣花帽之人,纷纷挤挤,各有服色”。柴进、燕青在东京酒楼上,“凭栏望时,见班直人等多从内里出入,襆头边各簪翠叶花一朵”,一位姓王的班直告诉他们:徽宗给每个班直“皆赐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有宫花锦袄,才能自由出入大内。可以看出宋朝人过春节是要簪花的,这在梁山好汉中是有所体现的,东京的中级军官林冲、徐宁都戴美丽的花,连大名府的侩子手蔡庆,生来爱戴一枝花,贫苦渔民阮小五“鬓边插朵石榴花”,燕青更是“鬓畔常笄四季花”,一年四季都戴花。宋江所作的《满江红》中写道:“鬓边不可无黄菊”,由此可知,如果不是出席菊花会的众头领,每人都在鬓边插上了菊花,至少宋江本人是插了菊花的。第八十二回,梁山好汉们头上全部戴着御赐的金花,参加了皇帝的筵席。男人簪花发展到宋朝,几近极致。一朵小小的簪花,甚至成为上层社会身份的标识、等级的象征。当时每逢重大节庆,君臣都有戴花的习惯,此即《宋史·舆服志》所说的,“襆头簪花,谓之簪戴”。《东京梦华录》说宋徽宗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从驾的臣僚、仪卫,也都赐花簪戴。当时节日不同戴的花也不同,如:上元夜戴闹蛾、玉梅、雪柳;端午戴茉莉;立秋戴楸叶;重九簪菊。对美的欣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和民俗。

从水浒中梁山好汉过春节,我们可以透视出宋朝的春节真正的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朴实儒家文化理念,还原了了宋朝市民丰衣足食的的幸福生活。起点排行榜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宋朝,过年需要准备些什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在宋朝,过年需要准备些什么?”相关推荐